後來上了 Coursera 呂世浩老師的課程,知道了中國人是講層次的。
關於承諾,最下者的是白紙黑字的契約,訴諸法律的。再上者,是守住自己的口頭承諾。做到極致,可以出凡入聖的,就是信守自己對自己的承諾,即使你只是動心起念,沒有說出口。那是記在史記上的故事,季札掛劍。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 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悖吾心哉!」
春秋時代,有一次吳國的公子季札要出使晉國,他一路往北走,路經徐國的時候去拜見了徐君,徐君非常喜歡季札佩掛的寶劍,可是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季札看了,心裡也明白,然而,他還要出使到其他國家,不能不帶佩劍,所以沒有立刻獻上。
等到出使回來,季札又經過徐國時,徐君已死。於是他便解下寶劍,將寶劍掛在徐君 墓旁的樹枝上然後離開。他的隨從看到這情形,就跟季札說:「徐君已經死了,你還把劍掛在 樹上給誰呢?」季札回答:「話不能這樣說。當時在我心裡已答應將寶劍送他,怎麼可以因為 他已經死了,便違背我心裡對他的承諾呢!」
When I said that I loved you I meant that I loved you forever.這是我心裡的承諾。
三十年了,為文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