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223) 富過三代,才知吃穿

「富過三代,才知吃穿」是傳統諺俗對品味的觀點。一戶人家不僅要富,而且要富過三代了,才開始擁有上流社會的風格和品味,拿這個用在社會上,似乎也是如此。

三,這邊可以是數字“三”。亦可做“多數”。
吃穿,指怎樣吃穿,指的是生活的品味。

通常富一代的早年是貧困的,所以即時他有錢了,生活上還是很節儉的。
就算是富二代,他的父母有節儉的本性,他的祖父母輩更是。所以只能算是品味的開端。
到了富三代,其父執輩全部都是富。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222) Lo bueno nunca acaba si hay algo que te lo recuerda

Lo bueno nunca acaba si hay algo que te lo recuerda
The good thing never ends if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reminds you
只要「想起」,「美好」就不會結束!

Lo - it
bueno - good
nunca - never
acaba - just
si - if
hay - there is
algo - something
te - you
recuerda - remember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220) 果然,我不是詩人的料

詩是精練的文字,用精心設計的文字,用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動。

from wiki: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透過語言,除了表達文字的意義外,也表達情感與美感,引發共鳴。
「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覺察,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

以前這麼寫過:

"思念是一條小船,
在記憶的河裏漂著。
我從記憶的河裏呀,
揀拾妳的身影,
放在思念的小船上。"

這種比喻的寫法,思念對比小船,記憶對比河。其餘的文字,平鋪直敘。但,就是缺了一份詩意。

對照一下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的歌詞,一樣是寫思念:

“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 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

一樣的比喻,愛戀對比高燒,思念對比咳。跟上面的寫法,似乎是一樣啊。

但“高燒”隱喻著“愛戀”的強度與短暫,“好不了的咳”,隱喻著“思念”的持久與折磨。
“不過”代表作者原本想要輕鬆以對,對應出“好不了”的無奈。
短短兩句,道盡愛戀與思念內心的感受,好詞!

第一次聽到歌詞,馬上高下立判。果然,我不是詩人的料!

再看一個似乎只是平鋪直敘的好詩: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楚辭 九歌 少司令)

似乎只是很簡單的說,最悲傷的是別離,最高興的是新相知。何詩之有?

寫得好的是,"悲莫悲兮",連用兩個悲來強調悲。
沒有比這個悲傷的更悲傷的,那就不是最悲傷了,幹麻用這種繞口令的方式來寫呢?

答案是,這樣寫,詩意,和作者的內心感受就如同有畫面般跑出來了。

在看看馬致遠的千古名作 “天淨沙 秋思”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風 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所有的文字被精練至只剩名詞,動詞全不見了。但意境由然而生。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219) 五十而知天命

一個年輕的朋友再 MSN 上寫著,“努力就一定要獲得”,有感而發。

年輕時,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台大研究所。二十多年前的研究所算是難考的了,一時有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那時,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總覺得,只要我努力,我一定會有成就。如同這位的年輕朋友一樣,想要努力,有著對成功的渴望。

在學時,唸到孔子的一段話,總是不解其義。

論語,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年輕的我會問,為何知天命是是五十,而不是四十?或是六十?

吾年四十又八,也快接近知天命的年紀了。對這番話有更深的體悟。努力是必要的,但成不成功真的強求不來,只能盡人事,知天命了!

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 -- 我努力過,沒有遺撼了!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218) 男人!要永遠記得20歲那年陪伴過妳的女人

因為20多歲的男人處在一生中的最低點,

沒錢、沒地位,沒房、沒車、沒事業,

不能獨立又不想依賴,掙扎著彷徨著,尋找自己的位置!

而20多歲的女人卻是她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候;

男孩子在二十多歲時遇見了一個年紀相當的女孩子,那一定

要珍惜她,因為這個女孩是用自己最美麗的年華陪他走過了最暗淡的日子!


(摘錄自網上文章)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217) 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 聽蔣勳演講”富春山居圖”

中國的山水長卷,是用捲的慢慢觀賞。所以,中國繪畫是一部電影,
和西洋繪畫中想要抓住那一瞬間是很不樣的。

蔣勳 黃公望富春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