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220) 果然,我不是詩人的料

詩是精練的文字,用精心設計的文字,用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動。

from wiki: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透過語言,除了表達文字的意義外,也表達情感與美感,引發共鳴。
「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覺察,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

以前這麼寫過:

"思念是一條小船,
在記憶的河裏漂著。
我從記憶的河裏呀,
揀拾妳的身影,
放在思念的小船上。"

這種比喻的寫法,思念對比小船,記憶對比河。其餘的文字,平鋪直敘。但,就是缺了一份詩意。

對照一下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的歌詞,一樣是寫思念:

“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 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

一樣的比喻,愛戀對比高燒,思念對比咳。跟上面的寫法,似乎是一樣啊。

但“高燒”隱喻著“愛戀”的強度與短暫,“好不了的咳”,隱喻著“思念”的持久與折磨。
“不過”代表作者原本想要輕鬆以對,對應出“好不了”的無奈。
短短兩句,道盡愛戀與思念內心的感受,好詞!

第一次聽到歌詞,馬上高下立判。果然,我不是詩人的料!

再看一個似乎只是平鋪直敘的好詩: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楚辭 九歌 少司令)

似乎只是很簡單的說,最悲傷的是別離,最高興的是新相知。何詩之有?

寫得好的是,"悲莫悲兮",連用兩個悲來強調悲。
沒有比這個悲傷的更悲傷的,那就不是最悲傷了,幹麻用這種繞口令的方式來寫呢?

答案是,這樣寫,詩意,和作者的內心感受就如同有畫面般跑出來了。

在看看馬致遠的千古名作 “天淨沙 秋思”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風 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所有的文字被精練至只剩名詞,動詞全不見了。但意境由然而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